close

雖然世界大戰爆發了,民眾還是持續的進入戲院欣賞電影。只是心態的確是不同了,以往看電影是一種高格調的生活享受,如今看電影是忘卻戰爭傷痛的一種暫時解脫。愛國主義是時代下的呼籲,當然也是電影工業對這個呼籲的回應,戰爭主題成為電影工業的核心及未來。電影公司開拍大量的戰爭電影利用時事創造出許多大明星;也有很多大明星無奈的徵召從軍,離開舞台喪失大好前途。因為戰爭的關係,文化用紙短缺及配給制度,電影公司開始採用低品質的紙張印製廣宣品。推出後市場也沒有不滿的聲浪。因此直到如今美國七大(或八大)電影公司仍然堅持「海報用過就會丟棄」的「成本考量」,以低廉品質的中磅數銅板紙印製廣宣品。事實上,好一點的紙質可以讓廣宣品的收藏時間延長好幾十年,藏家也不至於發狂似的找尋防止紙張損壞的各種方法。用好一點的紙,增加的成本也遠低於一場爆破特效的製作成本吧?

雖然世界大戰在 1945 年結束,但愛國主義的電影持續充斥整個 40 年代。也許是許多美國民眾持續等待軍人返家吧,例如 1949 年約翰韋恩的電影「來自硫磺島的信」(講述美國海軍陸戰隊)。成功將「大兵豎立國旗」的圖騰深植美國民眾心中。算是愛國主義下的顛峰之作。比起世界大戰時代的其他庶民娛樂,電影算是幸運兒。馬戲團、流動歌舞秀幾乎消失殆盡。探究原因,也就是這些愛國主義演員、愛國主義電影擔負起「愛國主義」的宣傳重責,而使電影娛樂能持續而不中斷。事實上,也真的沒有任何一隻馬戲團白老虎,乖乖聽話的漆上反納粹的標誌。
★ 引用請標明出處,謝謝:劉老闆原版電影海報 ★

click her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劉老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