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01-0010  

電影問世的那個時代,電影是「閒暇娛樂」的一部份。如同雜耍表演(vaudeville)巡迴展覽秀(traveling fairs)一樣。當時電影院老闆採用跟上述這些表演型態相同的廣宣方式,可能是因為電影的確得跟這些娛樂業種搶奪同一群人的娛樂支出吧!電影播映者很快就瞭解有效的廣宣絕對是吸引這些人前來消費的關鍵因素!電影廣宣最早是「人肉三明治」及「吵鬧的自行車」(利用喇叭及塗裝吸引民眾的目光)這兩種廣宣模式。然而電影工業起飛後,上述兩種形式過時,廣宣就進入時髦的平面印刷時代。

1890 年至 1900 年是電影的萌芽期,放映設備不斷推陳出新驅使電影進步及市場成長,與其說當時的觀眾是去看電影倒不如說他們是去體驗全新的視聽經驗!電影內容反而不是重點。每當又有最新的放映設備問世時市場就會燃起新的熱潮。隨著電影事業的成長及競爭,雜耍表演及巡迴展覽秀成功廣宣的案例不斷被複製,經驗很快被沿用到電影事業。「海報」的概念就這樣成為電影事業不可或缺的廣宣工具。海報設計及海報的商業績效也逐漸被重視。那個時期的電影廣宣,內容大多是在廣宣「新的視聽設備又問世了」而不是電影劇情,也不是明星,電影廣宣品相關制度也還沒建立。由戲院老闆自行印製各式各樣、各種尺寸、琳瑯滿目的廣宣品,「電影海報」在當時雖然已經如火如荼的印製,但並非是值得珍藏的東西,常隨電影下檔被銷毀殆盡。「豐富及誇張」是電影廣宣的一大特色。電影院內各式各樣的廣宣品到了極致錯亂的地步。我們只能說電影院老闆深知廣告的重要(也有一說是電影院老闆多具幫派身份,實際上藝術涵養並不高)他們企圖找出電影院最後的一點空白,貼上適合的廣宣品。
   
隨著電影公司投資的戲院快速增加並且擴及全美國,電影公司進入到必須有制度的執行全國性的廣宣活動。電影公司開始規劃完整的巡迴宣傳計畫並提供完整的廣宣素材給直營戲院,這些素材包含制式規格的海報、劇照、傳單、新聞稿及其他各式各樣的素材,整理成一袋稱之為「Kit」。直至 80 年代「一袋廣宣素材」仍有部分偏遠戲院需要而持續的被寄送。這一袋廣宣素材中有如靈魂般重要的一份文件,稱為「PRESS BOOK」(說明書)通常約 10 至 30 頁,裡面清楚陳述這部電影的廣宣活動創意與期望效益,電影介紹、戲院應如何配合廣宣活動、甚至廣宣品的規格及清單一覽,60 至 80 年代中期部分說明書內還有原版海報的描述、判別點及色票等,以免戲院誤用到翻印的海報。

01-0011  

★ 引用請標明出處:劉老闆原版電影海報 ★

voicex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劉老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