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電影歷史 (1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131108_01.jpg 
1934 年 RKO 公司出品的 silver streak 火車打劫及災難驚聳片,
這種傳統筆觸詮釋動速度感的作品,真是令人愛不釋手。



劉老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14  

這二十年,印刷術開始衝擊原版電影海報的製成。網版印刷開始成為原版海報的主要印製方式。石版印刷雖然可以提供較為舒服、更多色彩的成品,但網版印刷則能控制品質,讓每張海報都是完全一樣,此外可以無限堆疊照片影像、讓照片更加銳利,更讓電影海報成為明星的附屬品,但就存在性來說(電影海報當然就是為了促銷電影),的確增加了效果。

1970年代之後,網版印刷與石版印刷的成品,開始出現懸殊的數目差距。在 clay-coated paper 問世後(一種表面散發微幅亮光的紙,1970 年代原版海報的標準用紙)石版印刷的成品就罕見了。要說這種變革是好是壞?其實,這是時代的必然,我們無法干涉科技對弱勢項目的衝擊。

劉老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15  

電影工業雖然成功度過世界大戰而存活,但是他才剛要開始面臨「電影史上最大浩劫」!也就是「電視機」的發明。電影一定是上帝特別眷顧的娛樂,雖然電視機的確達到他的目的「進入每個家庭的客廳」,但電影仍舊沒有被擊倒!關鍵性的原因是幾乎同時「超大螢幕」(cinemascope)及「TODD-AO」(一種新的拍攝設備及音效技術)被發明,使得電影與電視產生格局上的差異。
大戰結束後,呼應新時代的到臨,電影製片一直在找尋愛國主義以外的電影題材好。電影製片發現其實小規模的製作,也就是電視節目偏好使用的題材也很適合拍成電影。因此,家庭喜劇、浪漫愛情小品、青少年惡搞等電視慣用的題材成為主流,電影的片長也縮短了。

科幻片(Sci/Fi)又再次興起了。科幻片的再興有兩種說法,一種是認為延續戰前的「怪獸片」,天馬行空的編劇與新興電子器材的結合,讓這種東破壞西破壞的娛樂性又更強了。另外一種說法是戰爭結束,軍事研發力量轉往太空競賽及探索未知的世界。總之在Roswell 事件之後,科幻片成為非常普片的好萊塢電影題材。但是,對當時一些電影本位主義份子而言,科幻道具片是幼稚的,開拍經費受到刁難甚至只小規模上映。這些規模小而非主流的娛樂電影有一個專有名詞「B 檔電影」。B 檔電影海報因為特殊,能見度低,電影海報反而稀有度增加,時至今日有些收藏家專收 B 檔電影海報,饒富趣味。

劉老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雖然世界大戰爆發了,民眾還是持續的進入戲院欣賞電影。只是心態的確是不同了,以往看電影是一種高格調的生活享受,如今看電影是忘卻戰爭傷痛的一種暫時解脫。愛國主義是時代下的呼籲,當然也是電影工業對這個呼籲的回應,戰爭主題成為電影工業的核心及未來。電影公司開拍大量的戰爭電影利用時事創造出許多大明星;也有很多大明星無奈的徵召從軍,離開舞台喪失大好前途。因為戰爭的關係,文化用紙短缺及配給制度,電影公司開始採用低品質的紙張印製廣宣品。推出後市場也沒有不滿的聲浪。因此直到如今美國七大(或八大)電影公司仍然堅持「海報用過就會丟棄」的「成本考量」,以低廉品質的中磅數銅板紙印製廣宣品。事實上,好一點的紙質可以讓廣宣品的收藏時間延長好幾十年,藏家也不至於發狂似的找尋防止紙張損壞的各種方法。用好一點的紙,增加的成本也遠低於一場爆破特效的製作成本吧?

雖然世界大戰在 1945 年結束,但愛國主義的電影持續充斥整個 40 年代。也許是許多美國民眾持續等待軍人返家吧,例如 1949 年約翰韋恩的電影「來自硫磺島的信」(講述美國海軍陸戰隊)。成功將「大兵豎立國旗」的圖騰深植美國民眾心中。算是愛國主義下的顛峰之作。比起世界大戰時代的其他庶民娛樂,電影算是幸運兒。馬戲團、流動歌舞秀幾乎消失殆盡。探究原因,也就是這些愛國主義演員、愛國主義電影擔負起「愛國主義」的宣傳重責,而使電影娛樂能持續而不中斷。事實上,也真的沒有任何一隻馬戲團白老虎,乖乖聽話的漆上反納粹的標誌。
★ 引用請標明出處,謝謝:劉老闆原版電影海報 ★

click here


劉老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30 年代是電影的黃金十年!極致講究的音樂電影、震撼人心的警匪電影、還有環球影業(universal)經典的恐怖電影。這十年創造了一些您不可能不知道的電影,如「亂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綠野仙蹤」(The Wizard of OZ),「科學怪人」(FRANKENSTIEN)。事實上現今好萊塢知道要拍什麼片子才能獲得高票房,那個場景應該要放出什麼音樂觀眾的眼淚就會流下來,指導原則大都是這個黃金10年定下的唷!

很多這時期的電影海報都躺在電影博物館、有錢人的收藏室、或在蘇富比等著被拍賣。與「環球影業科幻恐怖電影」扯得上關係的電影海報如今的拍賣價位更是令人難以置信,例如,1932 年的「神鬼傳奇」(The Mummy)1997 年 3 月在蘇富比的拍賣價格是 45 萬 3 仟 5 佰美元(約新台幣 1587 萬)。而這還不是最高價的古董電影海報的拍賣紀錄唷。因為看電影的民眾是如此的多,電影工業的每個環節都有專業人士掌握著專業技術,電影公司開始面臨一項挑戰:自行設立並維運廣宣品配銷部門是需要很高的成本且難以控制。此時幾乎主要的電影公司開始釋放這項工作委外給專業的電影廣宣品配銷體系。
黃金十年還有一項重要的里程碑,即是「裝置藝術」被引進電影海報的設計。是的沒錯,在 1930 年代之前,電影海報通常不是跟油畫一樣,就是有點像葡萄酒的標籤貼在報紙上。二十世紀興起的「裝置藝術」(ART DECO)大膽應用幾何學及印刷用的粗大字體成為一種藝術派別。裝置藝術散發出的前衛思維及科技感找到了電影海報這個宿主,成為裝置藝術快速風靡的最佳舞台,而電影海報也藉由裝置藝術迥異的風格,有效的與馬戲團、歌劇、音樂劇進行最後一次也是最有效的切割。電影海報與裝置藝術風格的結合,讓電影海報誕生了自主的藝術生命。有時海報收藏者會感嘆,黃金十年持續下去該有多好,沒錯,這句話代表二次大戰的來臨導致黃金十年很快的結束了。
★ 引用請標明出處,謝謝:劉老闆原版電影海報 ★

voicexml

劉老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18 年 3 月 30 日 Thomas Edison 出售愛迪生影業改投資成立 Lincoln & Parker 電影公司。愛迪生影業的研發部門隨之解散,放映設備大躍進的時代宣告結束。除外,愛迪生影業研發部門的解散,代表唯一嚴守單一廣宣素材規格的模範生消失了。各種型態、各種規格、各種功能的電影廣宣品再次紛亂的出現。這一次的紛亂造就了所謂「廣宣品交換商」(advertising material exchanger)的誕生。

因為電影廣宣品項是如此的多元、精緻且難以重新生產,電影上映時間又不盡相同,因此,廣宣品交換者會配送廣宣品、回收廣宣品、庫存並出租廣宣品給電影院,算是電影工業的協力廠商之一。廣宣品交換商通常是電影院員工的兼差,這樣才拿的到由電影公司提供的廣宣素材,並有著強烈的地域性。混的好的交換商甚至有著自己的倉庫,堆放著幾十萬件的電影廣宣品。因為電影廣宣品就是他們的生財工具,因此他們妥善的照顧著電影廣宣品,就像博物館的藝術品一樣的被呵護,在這樣特殊的回收及保管體系下,我們才有這麼多放了好幾十年且完善的海報可供收藏。

默片時代代表樂團伴奏的播放形式全數退出電影院,市場趨之若鶩下造就新一代的「娛樂大亨」。他們不賣酒、不賣毒品,他們的獲利來源是製作出一部部讓市場拍手叫好的電影,也不斷開設更讓消費者滿意的電影院,FOX 福斯影業那時在紐約成立的戲院就堪稱宮殿級的豪華唷!電影娛樂業大亨的出現,使得高知名度商業藝術設計師被重視,高價聘僱去設計繪製「電影海報母版」(movie poster masterpieces)。電影海報的藝術價值也提升了。但很可惜此時的電影公司仍然擔心太多,嚴禁海報繪製者在海報母版上簽名(但好險歐洲那邊的電影公司沒有這樣的顧忌)。這也可以解釋為何 1910 至 1920 年左右的電影海報藏品,來自歐洲的品項價值會超越美國。因為高藝術價值的電影海報出現,能否取得這些高級品項成為電影院優劣的指標之一。試想兩間電影院,一家張貼著大師創作的原版電影海報;另一間只有從廣宣品交易商那邊租到一些二手廣宣物,哪一間會讓您覺得錢花的較值得?因此,高藝術價值的電影海報也開始出現「翻印品」,翻印者擴充了高藝術價值的電影海報,一來讓每間戲院都能張貼,二來可以替換損毀的品項、三者還可以供作商業販售。雖然這樣的行為是不被允許的,但那時候沒有智慧財產權的觀念,電影放映的任何一個環節也都管不到這裡。一切就這麼的存在了。翻印原版電影海報的問題一直的存在且繼續著,70 年代及 80 年代最為嚴重,直至 1995 年左右才被有效的控制。
1920 年代電影如火如荼的發展,另外一種革命性的產品問世了,也就是「收音機」。收音機帶動配音電影的出現。事實上愛迪生影業 1890 年代發表過同步以留聲機搭配放映。但 1920 年收音機發明後,默片時代才算正式宣告結束。

劉老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簡稱OS。OS 海報近百年以來一直是電影廣宣最核心的項目!
話說,1950 至 60 年以前 OS 海報使用的是石版平面印刷術(stone lithography)。
這種印刷方式是將海報的版面塗繪在「合成石版」上,再壓印至海報紙上,過程其實就類似「蓋印章」及「版畫」,
不同油墨圖層分次壓印在海報紙上就變成一張彩色海報,是百年前就發明的大量印刷技術。

劉老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部好萊塢電影(尤其是大製作的影片)有時會在正式放映之前,先邀集影評人、知名演員作家、導演、政治人物等,舉辦「電影試映會」。
如果影片匯集夠多的正面評論,就會發行所謂的「試映會電影海報」,通常與正規版一同發行或在正規版發行之前、或與某個促銷版一起發行。

在大多數的案例中,可以發現「試映會海報」是相當特別的。
首先,他並不能歸類為再版海報,因為他的版面是不同於 ORIGINALS 的,而且 ORIGINALS 有的限制,如限量、尺寸規範、網版數量,試映會海報都有。
此外,試映會海報也不能歸類為重新放映(re-issue)海報。因為試映會海報是在電影首映釋出。不會在重映時釋出。

劉老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1-0015  

2000 年後原版電影海報的標準尺寸是 27 X 40 英吋。請大家記得喔!是 27 X 40 英吋!約 68.6 X 101.4 至 104.14 公分。一公釐也不能少!雖然每一片的海報長度略微會變動,但是都會長於 101.4 公分。

1985 年之前,也就是沒有雙面海報的早期時代,也就是燈箱沒有廣泛運用的時代,也就是海報是張貼在牆上的時代,原版海報尺寸的確是 27 X 41 英吋。這是沿襲石版印刷術時代制訂的紙張大小規格,以及美國當時的最大印製機台上限就是 42X28 英吋的關係,所以才會有 27X41(裁掉出血)的尺寸,稱為 ONE SHEET。

劉老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1-0014  

1920 年國家放映服務「NATIONAL SCREEN SERVICE」成立,主要的業務是製作電影預告:TRAILERS(擷取電影片段所組成的小短片,在電影正式上映前播放用以吸引觀眾,即便是如今也是電影圈很器重的廣宣形式)。之所以成立這樣的機構來統籌電影預告製作,是因為預告片算是每家電影公司都需要製作的東西,跟票房無關且感覺是介於電影院與電影公司間的角色該做的事情,成立一家這樣的公司對大家都好。國家放映服務,簡稱 NSS 就這樣成立了。他們跟諸多電影公司簽約合作,如 UNITED ARTISTS、LOEW’S、COLUMBIA 等,製作及配發電影預告給眾家電影院。

生產、配發「電影海報」或其他的電影廣宣品,一直以來都是由電影公司自行打理。但無論名義是影片交換商、愛迪生拖辣斯旗下的派片中心、還是反拖辣斯法頒佈後各家電影公司所屬的派片中心,都代表有一群人,他們以回收、保存、出租、或販售電影母帶、電影海報、電影廣宣品、電影院器材、或其他電影院所需的消耗品做為賺錢的生意。前面說到因反拖辣斯的關係,各家電影公司必須自行建立派片體系,全國性廣宣活動也由各家電影公司自行統籌。逐漸的,廣宣部門成為電影公司沈重的負擔。派拉蒙電影公司(PARAMOUNT PICTURES)於 1939 年首先跟 NSS 接觸,希望 NSS 接手該公司的電影海報及電影廣宣品印製及派發的工作。在這次的洽談中,派拉蒙影業將全部電影海報及廣宣品的設計印製業務成功的交給 NSS。 1939 年 12 月 22 日派拉蒙影業與 NSS 簽下 5 年廣宣品外包獨家合約,合約之後延展至 1949 年 12 月 31 日。這只合約需要 NSS 負責:
1、 維持派拉蒙影業旗下派片中心的運作及管理

劉老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1-0013  

1900 年至 1910 年是電影工業持續成長又經歷權力更迭的時代。我這邊不談默片及音效的發展,而把重點放在跟電影廣宣有關的廣宣品及電影公司。這時期雖然有為數可觀的獨立製片者,但主要還是由八間電影公司控制著整個美國的電影製作,與目前的好萊塢電影工業的情況非常類似。說電影業是資本主義的模範產業絕對不為過,處處充滿壟斷、獨佔、剝削,活生生的資本主義標本!這時期的電影主要由「五大三小」控制著(以 BIG FIVE AND LITTLE THREE 稱呼)。主要五大公司是 20TH CENTURY FOX、MGM PICYURES、RKO RADIO PICTURES、WARNER BROTHERS。20TH CENTURY FOX:該公司成立於1935年,由 DARRYL ZANUCK 1933 年併購 FOX FILMS 及 TWENTIES CENTURY PICTURES 而來。最早的時候,他們的拍攝場地是使用西部片明星 TOM MIX 的私人農場。

三小公司是 COLUMBIA PICTURES、UNITED ARTISTS、UNIVERSAL。COLUMBIA PICTURES:源自 1920 年的 CBC 電影公司,由 JACK 兄弟、HARRY COHN、JOSEPH BRANDT成立。1924年正式更名為 COLUMBIA PICTURES。1934 年該公司才只是購入 32 英畝農場小地的公司,1949 年擴充至 80 英畝。1971 年,該公司將電影拍攝的硬體部分併入華納兄弟影業(WARNER BROTHER)稱為 BURBANK 園區。華納兄弟影業目前仍擁有最早的那32英畝的土地。UNITED ARTISTS:簡稱 UA,UA 是 1919 年由早期電影象徵人物「查理錢柏林」,MARY PICKFORD,DOUGLAS FAIRBANK,D. W. GRIFFITH 三人共同成立。UA 較奇特的是他們並沒有擁有拍攝硬體,主要是協助其他擁有拍攝硬體的獨立製片配銷(發行)他們的影片。與其說 UA 是間電影公司,倒不如說他是獨立製片的 MPPC。因此他的拍攝硬體始終是不大的,1920 年代,他們才只擁有最早由 PICKFORD 及 FAIRBANK 帶來的18英畝土地,稱為 UNITED ARTISTS STUDIO。這小園區後來又被其他製片商 SAMUEL GOLDWYN 收購,1940 年代改名為 SAMUEL GOLDWYN STUDIO,但不斷的被最早的土地擁有者 MARY PICKFORD 質疑合法性,目前該園區稱為 UA-SAMUEL GOLDWYN STUDIO。UNIVERSAL:UNIVERSAL 最受世人稱道的即是他的恐怖電影,1930 年代 UNIVERSAL CITY 已有 420 英畝的規模,至今園區還不斷的擴大。

劉老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1-0012  

拖辣斯面對最嚴峻的敵人即是 CARL LAEMMLE。LAEMMILE 在德國出生,1884年(17歲時)前往美國。1906 年從經營平價電影院(nickelodeons)進入電影產業,之後創立加入 MPPC 的LAEMMLE FILM SERVICE 公司。在經營過程中他不滿愛迪生公司的播放設備與影片的租金而離開MPPC,在 1909 年成立獨立於 MPPC 外的電影公司。

當時各家電影公司都還是遵循著愛迪生公司主張的「演員無名政策」。LAEMMLE 則創立了演藝經紀制度,利用「BIOGRAPH GIRL FLORENCE LAWRENCE」事件(下節談到)顛覆當時的影壇。促使電影公司開始去重視演員,如今我們才有這麼多的電影名星及八卦雜誌可以崇拜及閱讀。1912年,他併購了BISON 101, NESTOR FILM 等公司成立了環球影業。 1915年,LAEMMILE 購買洛杉磯近郊 230 英畝養雞場,將養雞場改造為電影工業園區,稱為「UNIVERSAL CITY」。並邀請遊客參觀設施及電影幕後工作。

劉老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1-0010  

電影問世的那個時代,電影是「閒暇娛樂」的一部份。如同雜耍表演(vaudeville)巡迴展覽秀(traveling fairs)一樣。當時電影院老闆採用跟上述這些表演型態相同的廣宣方式,可能是因為電影的確得跟這些娛樂業種搶奪同一群人的娛樂支出吧!電影播映者很快就瞭解有效的廣宣絕對是吸引這些人前來消費的關鍵因素!電影廣宣最早是「人肉三明治」及「吵鬧的自行車」(利用喇叭及塗裝吸引民眾的目光)這兩種廣宣模式。然而電影工業起飛後,上述兩種形式過時,廣宣就進入時髦的平面印刷時代。

1890 年至 1900 年是電影的萌芽期,放映設備不斷推陳出新驅使電影進步及市場成長,與其說當時的觀眾是去看電影倒不如說他們是去體驗全新的視聽經驗!電影內容反而不是重點。每當又有最新的放映設備問世時市場就會燃起新的熱潮。隨著電影事業的成長及競爭,雜耍表演及巡迴展覽秀成功廣宣的案例不斷被複製,經驗很快被沿用到電影事業。「海報」的概念就這樣成為電影事業不可或缺的廣宣工具。海報設計及海報的商業績效也逐漸被重視。那個時期的電影廣宣,內容大多是在廣宣「新的視聽設備又問世了」而不是電影劇情,也不是明星,電影廣宣品相關制度也還沒建立。由戲院老闆自行印製各式各樣、各種尺寸、琳瑯滿目的廣宣品,「電影海報」在當時雖然已經如火如荼的印製,但並非是值得珍藏的東西,常隨電影下檔被銷毀殆盡。「豐富及誇張」是電影廣宣的一大特色。電影院內各式各樣的廣宣品到了極致錯亂的地步。我們只能說電影院老闆深知廣告的重要(也有一說是電影院老闆多具幫派身份,實際上藝術涵養並不高)他們企圖找出電影院最後的一點空白,貼上適合的廣宣品。
   

劉老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1-0009  

Jules Cheret 為 1892 年電影:Pantomines Lumineuses 所設計的海報,公認是世界上第一張電影海報。他說:「雖然這個世界看似進步,但還是有非常高的文盲比率」,他點出了廣宣最大的困難並且提出最具效率的廣宣方式就是 POSTER(海報)。他發現以文字為主的快報,雖然內含精闢的分析闡述,但文盲可說是完全看不懂的,偏偏娛樂業有很大的一部分收入是來自這些辛苦人的口袋,事實上一般人也嫌少逐字閱讀。全是字的新聞紙顯然廣宣效果有限;但若是簡單文字說明搭配大家都有興趣的繪作,效果則好很多,至少就有人願意索取或是駐足欣賞廣宣品啦!電影工業當然完全信服這種說法,很快就將這概念的海報運用的淋漓盡致。最初期的電影海報形式並不像現在,有很明顯的「繪作」及「傳單」兩種東西不協調的混和的意味。總之最早的電影海報,有點類似葡萄酒商標、有點類似歌劇海報、也有點類似一幅油畫。

最初幾年電影主題以小市民的生活瑣事為主,默片時代像是趕火車、軍樂隊、駕駛鏟雪車及度假聖地等詼諧誇張的情節最受民眾青睞。Jules Cheret 為 1890 年電影:Projection Artistigue之放映及 1892 年電影:Pantomines Lumineuses 之放映設計海報,而後者更是大名鼎鼎的史上第一次收費放映,當然這次的放映所使用的海報就是史上第一張電影海報。電影海報協助電影放映之商業成功功不可沒!Cheret 為 1890 年的放映機展示短片「Projection Artistigue」以石版印刷術(stone lithography)設計了一款電影海報。這款海報的版面是一個小女孩在電影開演時拿著標示牌(是不是已經有電影海報的感覺了呢)!因此,Jules Cheret 可說是電影海報之父囉。

劉老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1-0008  

1900 年左右,電影工業逐漸蓬勃的時候,電影院老闆需到電影公司翻閱目錄,再從片櫃將影片找出來,付清買斷的金額約 10 至 25 美金,就可以將影片搬回去。放映一陣子之後,電影院老闆會將影片送給朋友、或丟棄、或去交換其他電影院需要的物料。

1902 年,一家舊金山戲院的老闆 HARRY MILES,首創了影片交換的制度。他向電影公司或製作人購買影片並出租給其他戲院,租期為一星期。約 5 年後,全美就有約 150 個的影片交換商。當愛迪生公司的拖辣斯在 1909 年成立時,同時也成立了 GENERAL FLIM COMPANY,並且開始購併影片交換商並且妥善規劃了母帶出租放映制度不再出售。

劉老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1-0007  

電影發明初期,演員幾乎都是製片者的朋友或親屬,其他也多是無法讓人記住的臨時客串者。緊接之後,演員開始附著一種「描述名字」的披露方式。
例如:Mary Patrick(非常早期的電影明星)她被附著「酒窩女孩」(the girl with the dimples)這樣一個描述名字。

1908 年,電影公司開始接受粉絲寄給演員的信件。但同時他們也極擔心演員的名氣會達到無法控制的地步,繼而要求更多的薪資。

劉老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1-0006  

1891年,愛迪生公司主推 Kinetoscope 時,就著手拍攝各式各樣的影片供 kinetoscope 使用,「機台加影片」的銷售方式,業者才有購買興趣。
1892年,愛迪生公司甚至在西奧勒岡州建立了史上第一個攝影棚。這個攝影棚被戲稱為「BLACK MARIA」因為是由巡邏警察的廂房改裝而成的。

我小時候總以為愛迪生是發明家,事實上他是非常狠的商人。

劉老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1-0001.jpg

想像一下沒有電影海報的世界?
好險真實情況不是如此!電影產業已經持續了百餘年,
沒有電影產業就沒有電影海報,電影海報更是有百萬款。
我們就從電影發明及重要的人事物開始,作為瞭解電影海報的基本功吧!

劉老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